『低调的奢华』5分钟—解读Art Deco 之独特魅力
ArtDeco起源于法国,名称来自1925年巴黎举办的“巴黎国际现代化工业装饰艺术展览会”(The exposition des Arts Decoratifs)。它反对古典主义单纯手工艺的倾向,而主张机械化的美,所以大量使用直线、对称和几何图形的构成,并大量使用了当时的新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合成树脂玻璃。它强调建筑物的高耸、挺拔,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非凡气势,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通过新颖的造型、艳丽夺目的色彩以及豪华材料的运用,成为一种摩登艺术的符号。
Artdeco风格的设计充满激情,运用几何图案、简洁的线条、艳丽的色彩、豪华的材质,体现一种摩登的贵族气质,深受当时的高端阶层欢迎。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报就是ArtDeco风格
建筑方面,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成为都市发展的主角。但是夸张失调的柱式、笨重繁复的线条在高耸的大楼上显得矫揉造作。相反,Art deco适应变化,易于应用,潜在的巨大象征能力,高耸的造型,使纽约成为了世界Art deco艺术的中心。
ArtDeco 建筑特色:
>>>>奢华的材料与绚丽的色彩
建筑师彼得·沃克坚信:材料的色彩与质感本身就是一种装饰,这种观点有助于解释 Art-Deco 风格对于绚丽色彩的偏爱。纽约雷迪埃特大厦立面上,黑色与金色陶土装饰形成强烈等色彩对比;伦敦每日快报大厦外立面上镀铝板和黑色玻璃的材质反差;芝加哥碳化合物公司采用的色彩强烈的装饰无一不反映这一特点。
商业化的艺术
Art-Deco 风格自上而下的普及与商业化需要是分不开的。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新材料成本的下降逐步降低了相关产品的价格,使 Art-Deco 风格在美国得以普及,而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商业力量的推动导致Art-Deco风格发展到新的阶段--流线形风格时期。商业因素与 Art-Deco 风格的结合,催生了现代工业设计的职业化,使 Art-Deco 影响到几乎每一种产品而不仅仅局限于建筑。
几何化的造型
从建筑立面到室内空间,装饰艺术派的造型和装饰都趋于几何化。常见的有阳光放射形、阶梯状折线形、V字形或倒V字形、金字塔形、扇形、圆形、弧形、拱形等等。这些形状反复出现,无论是摩天大楼还是小住宅,都具有这些相似的基本造型要素。这些独特的形式语言是装饰艺术派的重要特点。 Art-Deco 风格作为新艺术运动的延伸和发展,完成了从曲线向直线的,趋于几何的转变。它趋于几何又不强调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使得造型上有全新的现代的内容,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
多样化的包容性
思想来源的多样性:新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立体主义等多种思想构成。文化的综合:既有从欧洲古代文明中继承的传统形式如古希腊、古罗马风格,又引入各种一国文明如古埃及、古代中国、古代日本、非洲原始部落艺术、美洲玛雅文化、古巴比伦等。表现内容的灵活性: Art-Deco 风格的装饰内容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灵活变换,从而为不同的对象和目的服务。这种包容性使其具有很好的弹性,可容纳看起来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东西,将其统一于 Art-Deco 范畴中,从而遍及六大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艺术风格。
ArtDeco 建筑特点:
>>>> 1、源于经典,但并非新古典主义
ArtDeco是从新古典主义过渡到现代主义的一种艺术风格,在整体布局上,ArtDeco讲究古典秩序感,比如,非常注重对称之美,对于宏达的气魄比较热衷,比如,非常注重对称之美,对于宏达的气魄比较热衷,横、纵三段式的立体构图等,都将ArtDeco的风格特点诠释得淋漓尽致。但是,由于ArtDeco的雕塑和浅浮雕,更趋于几何和简化,因而更具现代感。
2、思想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
ArtDeco的思想来源于多元文化,从许多流派运动和文化中汲取灵感,如新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立体主义等,具有丰富的包容性,其表现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颇具灵活性,这种包容性使其可以容纳很多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东西,也使其成为一种风靡国际的经典艺术风格。
>>>> 3、外形具有庄重、挺拔、峻朗的特点
ArtDeco间距通过外面的纵向线条,展现建筑的挺直、高峻、搞对,向人们表达着一种努力向上的精神与力量。ArtDeco建筑风格,可以视为使新艺术运动的延伸和发展。
ArtDeco 上海建筑:
(▲上海的ArtDeco建筑)
上世纪30年代,经济正处在急速发展时期,东西方文化在冲突交融中,形成了现代城市的潮流。而恰恰在这个时候,上海刮起了一股ArtDeco风,从国际饭店、福州大楼、上海大厦,到国泰影院、百乐门、美琪大戏院,以及衡山路附近的一些高级公寓,尽皆沾染ArtDeco建筑风格,使得上海成为继纽约之后ArtDeco风格建筑最多的城市。
这些建筑不同于其他的古典建筑风格,呈现出现代简洁的街屋面貌,构成上海“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一大要素。
上海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城市,因此也造就了独特的上海都市文化背景:不论居住其中的人是资本家、职员还是工人、农民、革命军人,他们内心对现代文明的认同,对时尚生活的渴望,都是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对于上海大多数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职员阶层以及庞大的市民社会来说,装饰艺术风格所营造的现代生活方式,一如好莱坞梦工厂制造的梦幻电影场景般令人向往。
在长达40年的封闭岁月里,上海的这些装饰艺术风格的摩登建筑以它现代主义的精神气质感召着上海人,并逐渐成为上海现代城市精神的一部分。而且许多当年的 Art-Deco 建筑都与当时上海轰动一时的事件联系在一起。
国泰电影院
和平饭店
上海大厦
遍布着Art Deco元素的和平饭店内部
充满童年回忆的石库门也运用了Art Deco艺术
就连随处可见的老房子都是Art Deco风格
回到家赫然发现连家门都是Art Deco样式的
维克多·沙逊爵士在1925年起开始在上海兴建高楼大厦。首先兴建的是沙逊大厦,沙逊大厦面临南京路和黄浦江,三面沿马路,一向被认为是上海最好的一块土地。沙逊大厦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沿南京东路和外滩的外墙使用花岗石。从1926年4月破土兴建,至1929年9月5日全部落成。
沙逊大厦外表豪华,地理位置优越,又是上海第一个高层建筑,因此建成后,维克多·沙逊顿时“身价”百倍,马上成了上海摊上的红人,新沙逊洋行的“声誉”也随之大为提高。
百乐门初建于1931年,1932年建成。由当时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70万两白银,购买静安寺地营建 Paramount Hall ,英文原意是“最高的、最卓越的建筑”,并以谐音取名为“百乐门”。在当时享有“ 远东第一乐府”的美誉,也因此吸引了无数的社会名流。1936年喜剧大师 卓别林携夫人来上海参加1.28战士纪念会,尽管只逗留一天,但也指定要去百乐门跳舞……
现在,上海是世界上现存 Art-Deco 建筑总量第二位的城市(仅次于纽约),这里所形成的城市景观和 Art-Deco 风格囊括一切的现代生活氛围,以其现代主义的隽永气质,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深刻地影响着上海和上海人。特别是散落在上海街头的这些 Art-Deco 建筑,不管是坐卧在浦江岸边的百老汇大厦、沙逊大厦,还是闪烁在南京路霓虹灯里的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舞厅,它们始终以摩登的姿态和时髦的光彩引领着上海的时尚,也给世界留下永久的回响。
世界著名的ArtDeco风格建筑:
▲美国帝国大厦
▲第一洲际世界中心
▲克莱斯勒大厦
▲台北101大厦
▲上海金茂大厦
ArtDeco室内设计:
ArtDeco兴起于工业崛起、强调奢华气派的时代,经过百年的岁月沉淀,经历了更多的现代熏染,吸收更多的文化内涵,至今也是深受欢迎的风格,在设计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大战之间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包括了装饰艺术的各个领域,如家具、珠宝、绘画、图案、书籍装帧、玻璃和陶瓷等,并对工业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最后,如果你是个建筑师,更有可能是个中国本土商业建筑师的话,那么不懂Art Deco风格,可能都不好意思和甲方打招呼了...
分享到:
返回列表>>